加工中心是最常見的數控機床,品牌眾多,價格差異也相當大。區(qū)別在哪里?并聽取評論。本人無知,未提及的加工中心廠家請放心。本文也純屬個人觀點。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見,請隨時制作磚塊。世界上第一臺加工中心于 1958 年由美國 Carney-Trek 公司首先研制。在數控臥式鏜銑床的基礎上增加了自動換刀裝置。北京機床研究所于1975年試制了中國第一臺臥式加工中心JCS-013,1978年試制了中國第一臺立式加工中心JCS-018。據說JCS-013實際上是北京第二機床廠制造的.那時,中國與世界的技術距離是17年。如今,我國目前的加工中心技術應用基本與世界同步,在精度和穩(wěn)定性方面與世界一流水平存在較大差距。
為什么同一個850立式加工中心(X方向行程800mm,Y方向行程500),國外品牌和國內品牌價格差距很大,為什么國產品牌價格差距很大?國內外典型立式加工中心廠家分為7類,以最常規(guī)廠家的標準三軸850立式加工中心為例(僅針對主要機型,各廠家的配置會有所不同),說說這7類產品的特點。通過排隊和比較,正確分析國產機床所占的位置。每個梯隊之間的區(qū)別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文中提到的廠商都是經受了多年市場考驗的企業(yè)。他們的產品價格基本被市場認可,他們的產品價格基本能反映他們的產品配置。和實際價值。最終決定是基于大概的售價。這種劃分其實不是很科學,也沒有辦法做到。
第一梯隊——超一流選手第一梯隊中,瑞士米克朗、瑞士波美、瑞士Strater、瑞士Ligit、瑞士威力明、德國錘子、德國奧美特、德國巨浪等品牌,屬于加工中心領域的超一流玩家,價格超過150萬。不管從內在外觀,或設計水平與創(chuàng)新,或加工能力與加工精度,幾乎無可挑剔。精工細工,精益求精,機床加工精度極高,產量極低。因為價格太貴,使用成本太高,用戶往往只能在迫不得已的時候才選擇。加工中心在第一梯隊的品牌形象很高。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只能遠觀,不能玩,就像機床中的超級跑車一樣。成本高,采購使用成本高,直接導致市場應用率很低。雖然價格高,但利潤不一定高,雖然質量好,但管理不一定好,光明后的轉身可能是傷心的眼淚。瑞士米克朗被瑞士阿奇夏米爾集團收購,瑞士波美被瑞士斯特拉格收購……不禁想起世界頂級超級跑車布加迪威龍,全能汽車世界的背后是悲慘的4度變化。機床的質量是由床身材料的質量、加工水平、零件的質量、裝配質量和生產控制來保證的。機床裝配的質量總是靠人工來保證,不像汽車、家電等可以自動化裝配的產品。裝配技術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大批量生產的機床有嚴格的交貨時間限制。正因為如此,很難保證高水平的量產機床。這就是為什么世界排名前十的機床制造商都在銷售的原因。無法進入第一層的原因。
第二梯隊---陣容大師第二梯隊德國DMG、德國Spinner、德國Stamar、日本森精機、日本大川、日本馬扎克、日本牧野、日本豐田工機、美國MAG、美國哈挺、意大利菲迪亞、達諾巴特西班牙和許多其他球員幾乎都熟悉他們的名字。
他們是世界級機械制造商的主力機床,售價在80萬到150萬之間。這些玩家常年位居世界機床銷售排行榜前列。一般是中小批量生產,控制好,質量好。它只用于生產高利潤的產品。價格比第一層更接地氣。二線廠家推廣力度大,市場占有率高,專門解決加工疑難問題,名氣幾乎超過一線廠家.對于一個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機械加工企業(yè)來說,如果不是幾個二流玩家坐鎮(zhèn),他們都不好意思說他們的產品是一流的。一些企業(yè)的機床大多是中低端,也會買一兩臺二線機床來填門面,專門用來接單和走訪客戶。這與奧迪車雖然不是頂級豪車,卻能成為公務車首選的原因是一樣的。一、二梯隊在產品質量和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遙遙領先。目前,天然或人造大理石床身技術、床身溫度技術、直線電機驅動、滾珠絲杠中心冷卻、重心驅動、超快速換刀機構、高速電主軸等先進技術率先應用。在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在產品中。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幾乎被瑞士人、德國人和日本人占據。他們的嚴謹和這三個國家一貫重視技能培訓的傳統(tǒng),是他們制造優(yōu)秀機床的基礎。 10年內,中國企業(yè)進入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的機會渺茫。
第三梯隊---攻克專家中日合資北大、中日合資小巨人馬扎克、美國哈定、美國哈斯、韓國斗山、韓國現代、韓國三星、臺灣永進、臺灣東泰、臺灣臺中精機、臺灣快遞、臺灣高峰等品牌是國內一線機械制造商中的主要機床品牌。價格在45萬-80萬之間。生產一流產品的企業(yè)雖然也使用一、二梯隊的機床,但由于采購成本高,實際大規(guī)模使用主要以第三梯隊的機床為主。這些機床耐用、可靠、穩(wěn)定,關鍵時刻不會掉鏈子,是保證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的好幫手。第三梯隊多為國內合資品牌或外資與臺灣機床企業(yè)國產,在機床生態(tài)環(huán)境中扮演狼的角色,對機床的技術、管理和營銷水平起到推動作用。國內機床行業(yè)。起到相當積極的作用。第四梯隊——實戰(zhàn)主力北京機電工程研究所、南通科技、新銳、紐威、日發(fā)、海天、大金、臺灣力馳、臺灣人、臺灣人力、臺灣友佳、臺灣力威、臺灣愛格瑪、臺灣奇發(fā)等品牌是一二線機械生產企業(yè)的主要機床品牌。價格在32萬-45萬左右。
第四梯隊的機床市場占有率不亞于第三梯隊,雖然在穩(wěn)定性和精度保持方面略遜于第三梯隊,但因為價格更平易近人,也成為了高水平機械加工企業(yè)。主要型號。這個梯隊的企業(yè),既有國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也有大陸工廠的一些臺資企業(yè)。稍有功夫,就有可能對第三梯隊構成威脅,尤其是國內幾家起點高、進步快的民營機床企業(yè)。有希望在幾年內進入第三梯隊。
第五梯隊——萬金友沉陽、寶雞、云南、大連、長征、漢川、寧江、凱達、聯強(新浙)、青海億集、魯南、杭州、寶嘉、皖南、捷永達、永華、困境、大田、嘉泰、龍盛等品牌加工中心在機械加工企業(yè)的任何角落都有可能看到。價格大概在25-32百萬。一些品牌還會推出一些偷工減料的特殊型號,不推薦。這個價位的850力嘉在國內市場銷量最大,最能被普通機械用戶接受。指數中的品牌多達一兩百個,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地步。 .這些機床正在做所有沒有人做的臟活累活和工作。工作環(huán)境也相應惡劣,恒溫恒濕環(huán)境優(yōu)越的環(huán)境與他們無關。這個梯隊中至少有一半的廠商采用組裝光機的方式生產立嘉,產品同質化嚴重,進入門檻相對較低。如果工廠規(guī)模相當,管理良好,不同品牌的質量差別不大。選擇這一梯隊的機床,需要用戶有比較強的應用能力。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靈活選擇最合適的機床部件和可選配件。使用正確和好的機床可以生產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 .國內幾家機床巨頭完全有能力在三四梯隊打造立嘉,但他們放松了要求,愿意在第五梯隊打價格戰(zhàn)無動于衷,拿國家巨額補貼與他們做生意。中小企業(yè)爭利的事情叫人們能說什么?幾家巨頭對國外機床企業(yè)的頻繁并購,并沒有給它們的產品和市場帶來實質性的改善,反而被戲稱為“國外機床品牌破壞者”。問題是什么?